美联储即将结束加息周期,导致美股牛市进入了加速上涨阶段,这对A股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短期内有望跟涨。

最近,全球股市最引人关注的事件莫过于中美两国的通胀数据发布,市场普遍预测美联储本月将结束加息周期。

据英为财情的美联储利率观测器,截至周四凌晨的数据显示,投资者预计7月27日的议息日,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4.2%,而9月21日的议息日则有83.6%的概率不再加息。

受到美国通胀降温消息的刺激,标普500指数在周四盘中突破了4500点,年内涨幅超过17%,接近去年初的历史峰值4818点。

与此同时,沪综指在周四大涨1.26%,其中通信设备和石油板块表现抢眼。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AI)和权重周期股一直起伏不定,但最近的联合大涨是否预示着A股将再次迎来全面普涨的行情呢?周四深沪股市总成交量达到9208亿元,尽管新增资金没有大量涌入市场,但若后市继续放量,那么市场有望再度上升。

回顾过去,2007年是全球大宗商品、股市和楼市泡沫同步膨胀的一年。

当时泡沫之所以突然破灭,主要原因是美联储自2004年6月开始加息周期,到2006年6月结束,两年内共加息425个基点,将利率调至5.25%。

而这一轮加息周期始于2022年3月,短短14个月内加息了500个基点,将利率调至5%。

尽管加息周期更为激烈,但并未能阻止美国资产泡沫继续膨胀,疯狂程度甚至超过了2007年。

目前,美国楼市和股市都接近历史峰值。

标普凯斯席勒房价指数从2012年2月的低谷134点上升到2022年6月的峰值308.3点,涨幅达到了1.3倍。

该指数在今年1月出现回调至292.7点的情况,但后来再度反弹,3月份升至301点。

标普500指数去年1月的峰值为4818.6点,较2009年3月的低谷大涨了6倍,目前正有重返巅峰的趋势。

即使美联储开始降息,资产泡沫也未必会立即破灭。

在上一轮资产泡沫周期中,美联储从2006年6月结束加息周期,到2007年9月开始降息周期,在一年的观望期内并未找到合适的对策,结果金融海啸在2008年9月爆发。

可以说,美国股市和楼市的泡沫到底以何种方式收场,是继续疯狂上涨,还是缓慢继续升高,亦或是突然崩溃,目前美联储并没有答案。

A股目前处于低估值的水平。

当前,在全球经济下行和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美股的大涨更多是由于流动性推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赌场效应,使得赢家加码押注。

根据专注策略和宏观研究的Vanda Research最新的周报显示,目前每天流入美国股市的资金平均达到14亿美元,接近去年3月创下的历史纪录15亿美元。

在去年3月15日至29日的11个交易日里,标普500指数有9天上涨,累计涨幅达到10.99%,表现为单边逼空上涨的市场。

今年7月11号开始的连续跳空高开的市场行情,或许将重演逼空上涨的局面。

乐观的人士看好美股的原因在于,去年的科技股崩盘已经逆转为上半年的人工智能股牛市,且有望在下半年演变为全面牛市。

目前,标普500指数中的7只市值最大的成分股约占总市值的28%,相比年初的20%有所增加,这并不奇怪。

相比之下,上证综指中前十大权重股占比为20.71%,并没有科技股。

上证综指中的五大权重行业分别是金融、工业、信息技术、主要消费和原材料,权重分别为21.52%、20.88%、9.26%、9.07%和8.93%,表明强周期股正在发挥主导作用。

当宏观经济预期不佳时,周期性蓝筹股通常会进入低估值行情。

从经验研究来看,企业利润率和生产者物价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今年6月,中美的生产者物价指数同比分别下降了5.4%和上涨了0.1%,生产者物价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之间的差距分别为-5.4%和-2.9%。

此外,由于权重股中很多是科技股,因此美国企业的盈利前景更为乐观。

然而,上证综指的平均市盈率为12.9倍,远低于标普500指数接近26倍的估值,市场情绪可能过于悲观。

美股下跌,A股跟随上涨

金融和工业股的权重过大,导致机构配置需求分散,A股的科技股很难像美股的蓝筹股那样强势。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了3.7%。

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品贡献最大,合计出口增长了61.6%,对整体出口增长贡献了1.8个百分点。

而领先股比亚迪(002594)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5.56万辆,同比增长了95.78%,几乎已经遥遥领先,但该股票并未受到国内机构的热捧。

截至周四,比亚迪的股价在A股、港股和美股市场的年内涨幅分别为4.23%、37.1%和39%,远不如特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