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贫困的地方,居民生活艰辛。泗水县的土地瘠薄,人口贫穷,农作物种植单一,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丹表示,为了将这片贫瘠的土地变得绿水青山,泗水县开展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

泗水县是济宁市唯一的纯山区县,总面积为1118平方公里。由于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县水土流失面积达到830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70%以上。

自2013年起,泗水县已完成了16个小流域治理项目,总治理面积达到214平方公里,总投资为1.05亿元人民币。

从2020年开始,泗水县开展生态小流域建设,采用治山、治水、治污和致富的综合治理模式,旨在打造“山绿、水清、景美、民富”的新时代乡村风貌。

济宁段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部分,工程线路自东南向西北经过南四湖和梁济运河,全长约198公里,占山东段干线总长度的40%。该段工程于2007年开工建设,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

“南四湖湖面积为1266平方公里,承接了苏鲁豫皖四省31700平方公里的来水,经过53条河道直接入湖。只有每一条入湖河流的水质达标,南四湖的水质才能达标,也才能保证南水北调的水质符合标准。”济宁市城乡水务局副局长王卫东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济宁市位于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东部是山丘区,西部是黄泛区,中南部是平原洼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南水北调:让清水源泉向北流

长期以来,济宁市积极探索具有济宁特色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不同地理条件,济宁市打造了九仙山、龙湾湖和越峰等30多个生态清洁小流域。

王卫东介绍说,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通过工程措施的层层拦截和植被的覆盖保护,济宁市形成了完整的防护体系。这不仅可以拦蓄部分径流和削减洪峰流量,还可以有效截留进入河道和湖库的泥沙。在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东部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31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从最严重的2132平方公里减少到了822平方公里,入湖河道的含沙量大幅减少。

根据泗河书院监测点的数据,在主汛期仅能监测到含沙量,且时间短,含沙量低,年平均输沙率为每秒0.4千克。

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水质明显改善,水系通畅洁净,有效保障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顺利供水。王卫东表示,近年来,济宁市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南水北调干线水质已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确保了一泓清水向北流动。

自2013年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平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供水范围涉及江苏、安徽和山东3个省份的71个县(市、区),受益人口约为8300万人,为受水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持和保障。

据介绍,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和济宁市政府目前正在积极合作,开展污水处理和湿地建设等项目。下一步,将实现对河湖水环境的智慧化监管,进一步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供水的安全以及水质的安全,为沿线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和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提供助力。